学术交流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学术交流 >> 正文
王金平:聚落遗产的保护困境与利用模式浅析——以山西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模式为例
发布时间:2021-03-31 浏览量:

聚落是一个复杂的、多维度的、立体的有机系统。较之于城镇聚落,乡村聚落的保护问题显得更为复杂、困难。山西拥有五百五十个中国传统村落,九十六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下,山西在乡村聚落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乡村振兴和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。作为乡村聚落的代表,传统村落是乡土文化的有机载体。山西是中国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存数量最多、传统风貌保护最完整、村落集聚度最高的省份,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。如何使传统文化遗产重新焕发活力,并成为地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之一,是近年来山西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问题。目前已初步完成了《山西省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传统建筑保护条例》(简称“三传条例”)的编制任务,起到了宣传、教育和抢救性保护的积极作用。在城镇化、工业化进程中,山西部分传统村落大量优秀的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存,保护现状堪忧。幸而,山西经济转型为传统村落的研究、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时代契机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,促进乡村文化旅游,将成为山西地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。

BE5BB

山西乡土文明由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互交融而成


乡村聚落保护面临的困境

山西古村落数量位居全国前列

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,山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有:公众遗产保护意识薄弱、建设性破坏较严重、村民人居环境保护意识不强、保护政策与资金覆盖面小、古村落空心化率高等五个方面。这些问题关乎传统文化在村落空间中的延续、更新、传承。

公众遗产保护意识薄弱。当文化共鸣消失或情感纽带断裂的时候,传统村落的居民将难以全面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各方面的综合价值,对传统建筑维护的意识和能力较差,也增大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自然衰败与人为破坏的可能性。在特殊时期,山西传统村落的大量历史建筑遭到人为损坏,曾作为村庄围合边界的历史建筑和构筑物或被拆除,或被移为他用,幸存的传统建筑也出现屋顶坍塌、墙体破损、楼梯损坏和门窗腐朽等问题。同时,因维修费用高等客